孤掌成音

我知道,一個靈魂中伴著一個身段
從那裡發出一個聲響
── 紀德(ANDRE GIDE) 【凡爾德詩抄】

人類行為受生物性的天賦、對文化型態的認知和價值取向等複雜因素交互作用的影響而生。行為方向一旦決定,更有賴以極堅毅的決斷來驅使其自我實現(EGO REALIZATION)。施德雄先生以建築起家,在資本主義以追求利潤為第一要義之下,「得廣厦千萬,蔽天下寒士」的作法是不實際可行的。但他在經濟利益的合理取得後,秉相當的濟世情懷,以文化建設作為回饋,應是可大可久的取向。東峰美術館的成立就是這種己達達人的具體實踐。
儘管美術館曾被法國象徵派詩人瓦勒里(VALERY PAUL)譏為藝術品的墳墓,但他嚴重地忽略了美術館作為「保存者」的價值。同時,他對於藝術品被孤立於群眾之外的疑慮,也隨著美術館的有限度開放及無限制推廣,而自然消除。在今天,藝術品被評為「寒不可衣、饑不可食,安將用之」的論調早已不攻自破。大革命後,法國國民會議決定在羅浮宮設立博物館(1792)而締造了她近代藝術的大好環境。二十世紀的第一年,當美國的經濟發展到某一頂點,摩根(J.P.MORGAN),卡內基(ANDREW CARNEGIE)開創了傲世的事業,其時,各行各業的巨頭大批搜購歐洲藝術品,使美國全國的博物館獲得無數的古典精品,而植下現代藝術王國的根基。由於許多偉大的作品都具有前瞻性,它們往往在後世才綻放光芒。在1890年之前,巴黎只有極少數的人懂得塞尚、梵谷與高更,因此,作品的搜集與保存就顯得格外重要了。
行為的過程及效果具有高度的「工具特性」用以維護生命及文化的延續發展。藝術品作為文化產物之一,她的「工具特性」自然不容置疑。公眾的活動也是一個具有「功能性」的範疇。藝術品的公開發表就讓這兩者之間起了極微妙的激盪,而釋出無限多可能的「再生力」。混沌理論中自然現象的「蝴蝶效應」仍然無法證實,但在文化現象的傳衍上,類似的現象卻是俯首可得。浪漫的巴伐利亞皇帝路易二世(KING LUWIG II)無條件地大力資助華格納(R.WAGNER)而使德意志的歌劇藝術邁向巔峰。史懷哲(A.SCHWEITZER)在孩提時代邂逅了巴索第(BARTHOLDI)的黑奴雕像,促使了他日後以愛心遠庇黑暗大陸。孟德爾松(MENDELSOHN)在巴哈(J.S.BACH)的馬太受難曲塵封百年之後「聽見了」它的偉大,而使它復為世人珍貴的遺產。1938年波依斯(J.BEUYS)在將被焚毀的畫冊中發現了林布魯克(WILHEN LENMBRUCK),而終身成為他精神內涵的私淑弟子。
精神發出的聲響幾乎可以不滅的傳衍,暫時性的沉寂也不能減低它的能量。當某時,在某處、對某人將產生不可測的某種震撼。這本「沒有圍牆的美術館」是發聲的第一歩。或許這只是人類文化史詩中的一小節,孤掌既已成音,深信它必能蘊育出更燦爛的樂章,讓更多的人聽見!
(本文為東峰美術館典藏目錄出版而作) -1994